


“滴……滴……”随着两声响亮的鸣笛声,满车装载12台电源屏和5台集中监测设备的货车缓缓驶离津信公司。4月25日晚,第一批京津城际大修改造所需的产品已完成交付,而夜色中,电装车间依旧灯火通明。
“砥砺奋进,大干40天,全力确保京津、沈阳、杭黄电源屏顺利完成”的条幅在灯光熠熠夺目,紧张的生产工作持续进行。
接到订单,吹响大干号角
4月初,天津经营中心传来消息:需为京津城际大修改造和沈阳电源屏项目供货,包括京津城际9个站,沈阳24个站,总体时间进度要在5月底之前完成;加之杭黄线有3个站供货,电源屏需求量在140台左右;临近4月底,电装车间得到新的消息:再增加唐曹线8个站34台电源屏,要在5月25日前供货,这一下电源屏生产任务达到170台之多。时间进度要求之紧,任务量之大为近年来之最,给电装车间带来空前的压力。
针对生产任务和现状,电装车间积极策划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生产应急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挥生产工作。要求技术先行,物料保障,做实做细各项准备和配套工作,调度、技术和材料员做好无缝对接,各班组加强生产中的沟通和反馈,第一时间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月10日下午,车间召开誓师大会,要求全体职工进入备战状态,在4月中旬完成其它生产任务,留出充足的资源,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攻坚战。
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完成生产任务
4月19日早上8点10分,工艺二部对电装车间组成班、调试班及技术组成员开展智能信号电源屏组装配线培训,以确保京津城际电源屏装配的一致性和标准化。随着下午南仓站、亦庄站和中继8三个站12台机架运抵组成区,大干的序幕陆续拉开。虽是周五,但大家还是依然工作到7点钟。周六的连绵细雨没能阻挡住大家工作的进程,8点钟就赶到公司加班生产,中午吃过午饭后,又立即到了电源屏前继续装配。
4月23日是非常关键的一天,为保障时间进度,电装车间决定延长工作时间至晚上9点,员工们依旧干劲实足。组成班吴凤琴的女儿面临高考,但她仍旧坚守岗位;老将孙爱丽也赶来增援;实习生沈雪、马晶晶、周琳与师傅们共同奋战……
4月24日,调试班严阵以待,采取随完随调的策略,将组装完成的整机转入调试区。组成班班长共产党员李霞第一个完工后,立即投入下一台电源屏的装配;共产党员蒋晶,在提前完成装配任务后,帮助其他成员进行装配。老班长王卫东完成自己的工作后,还帮助其他同事收尾。时至晚上7点,所有装配任务顺利完成。重点转入调试,李柏青、王震、张瀛,和实习生房伯宁、赵荣林进行配置模块、校线、连线、输入控制单元及报警等工作,3位主力队员一直持续工作到凌晨3点。
4月25日早晨不到8点,李柏青双眼红肿,在调试区指导组成人员进行更改。检验人员全力配合跟进,进行测试和检验。准备班班长刘洋的父亲因病住院,他就在白天抓紧物料的运送和周转工作,晚上再回到医院陪护父亲……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一切工作都在快速有序的运转。
下午2点,7台电源屏完成测试和检验。
下午3点,完成剩余5台电源屏。
晚上6点,收尾和包装工作全部结束……
在这期间,电装车间李柏青、王震和张瀛拖着疲惫的身躯一直坚持在岗位上。
坚守岗位,践行“劳动最光荣”
五一3天小长假,没有给生产任务造成时间上的壁垒。电装车间的员工们加班加点抢任务,很多细节和举动让人为之感动。
车间加班时间是每天早上8:30到下午4:30,但很多职工不到8点就来到工作岗位。组成班李晓翠八十岁的老奶奶不幸摔伤,多年的抚育之情让她放心不下,4月28日下班后随丈夫开车回沧州献县老家看望老人,次日中午之前,又赶回车间继续工作,来回路程将近8个小时,如此折腾,只为保证生产进度不延误。
调试班的杜治权,4月29日上午10点多接到京津城际南仓站屏间连线任务。他自己驱车近一个小时赶往目的地,完成任务后,于下行3点又赶回车间继续工作,夜里还参与了调试和老化值班。5月1日清晨,他又坐上了第一班京津城际赶往北京对中继8进行屏间连线作业。
连续高强度作业让一些职工的身体出现不适。组成班的方青儒出现了高烧,服药后继续坚持上岗;武文选、孙思楠、史岳斌和周琳的劲椎病发作,经过简单的针炙治疗,依旧战斗在装配生产任务的一线……
电装车间用勤劳的双手和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讲话精神,大家用劳动为津信公司更加美好的未来添砖加瓦。
这场坚苦的战役仅仅刚刚开始,电装人以顽强的精神取得了良好开端。高尔基曾说:“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相信电装人有能力、有信心攻克每一道难关。每一场战斗都会使津信人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坚不可摧,新时代的冲锋号已然响起,成功的彼岸就在不远前方,让我们扬起风帆,劈波斩浪,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