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金秋,是个收获的季节。10月11日至16日,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通号集团第十四届职业技能竞赛在中国通号津信公司成功举办。
本次竞赛共产生了“全国技术能手”9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6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35名。其中,津信公司要海龙以信号钳工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刘建超、马志强、陈安富、张祥、张刚以优异的成绩获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孙俊杰、刘岩岩、刁世奇、龚永生荣获中国通号集团技术能手。
开幕式上,国家劳动保障部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贾伟一主任、中国通号集团工会主席、人力资源部部长、群众工作部部长、津信公司领导以及参赛选手和裁判员180余人出席,集团工会领导和国家劳动保障部领导对在津举办2014年中国技能大赛――中国通号集团第十四届职业技能竞赛表示祝贺,对中国通号集团重视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给予充分肯定。在开幕仪式上,比赛选手代表、裁判员代表、检审员代表分别进行宣誓,让本次竞赛在“阳光下”举行,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今年职业技能大赛与已往不同的是,中国通号集团技能比赛的信号钳工、信号组调工、通信工、信号工四个工种同时在津信公司进行,各路选手可以舒心地在刚刚建成的中国通号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基地进行角逐,使整个赛事更加规范,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比赛原则。选手们激烈的角逐比赛不允许有任何懈怠。看,笔试考场里一个个精英健笔如飞,选手们全神贯注于试卷上的每一道题目。安静的考场几乎可以听到每一个人的心脏跳动,每一名考官、监考人员表情严肃,体现考场公平,在随后几天的实操考试更是精彩不断。
信号钳工实操考试分为ZD(J)9型电动转辙机装配和继电器装配两项内容。因此,要想在信号钳工这一领域取得好成绩,必须技术精湛,操作过程精益求精。在现场,选手们个个意气风发,摩拳擦掌,时而拿起榔头猛击启动片铆接,时而俯下身细心的使用高度尺读数。来自津信组装车间的小伙子自信满满,特别是要海龙这位选手,理论考试结束后,他非常自信,当其他选手问他笔试成绩时, 对大家说:“笔试100分问题不大,就看实际操作了。”别看海龙平时话不多,可手头上干起活来十分利索,在实际比赛操作中,一个个零件在他手里仿佛都有了生命,只见他动作娴熟、规范快捷,各种工具在他手中游刃有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这位内向的选手,在本届比武大赛中一战成名,一举夺魁。艰辛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海龙发自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身边的所有人也都为他高兴。要海龙在工作的时候还常常带徒弟,徒弟们都说:“这个师傅脾气好,遇到问题总是耐心的给他们讲,在他的引导下,我们进步很快。”
幸运之神总是眷顾最努力的人。闭幕式上要海龙作为获奖选手代表发言“这次获奖,我想最高兴的是我的父母,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想通过奋斗拼搏取得一些成绩,报答公司领导对我的关怀,感谢帮助我进步的师傅。我想大声的说,爸、妈,我获奖了!我知道你们一定会很高兴!”
信号组调工的考试分为三天进行。第一天理论考试,由于选手准备充分,赛后选手纷纷表示理论考试相对简单些。第二天整机调试,现场,选手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图纸,通过分析用测量仪对设备状态进行检测、调试。赛后选手们议论,有的说发现五个故障,有的却说只有一个故障。第三天电路板焊接考试,选手们纷纷表示时间紧迫,有的只焊完三分之一,如同经历了人生第二次高考。
提及信号组调工,不得不说的电装车间刘建超,提前两个多月备战大赛,每晚抽出3个多小时复习理论,转天凌晨5点起来,再巩固背诵。实操方面,每天在车间加班两个小时,尽可能多地接触故障现象,每项故障排查都要练习多次。本届大赛,他以信号组调工第二名的好成绩夺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
此外,信号工的考场,选手们通过对讲机与室内沟通,查找故障。标准的技术用语和操作动作是他们无数次现场实做的缩影。凭借丰富的经验,一些选手很快通过测量仪表快速找准问题,拆线换线,解决故障,最快的仅耗时13分钟。 14日的WZ-2000A设备故障处理角逐最为激烈。整场比赛没有一人提前走出考场。在温度不高的箱式机房内,选手的额头上冒出一颗颗硕大的汗珠,眉心紧皱,可见遇到了不小的困难。“我们信号工太苦了,工期长,战线长,经常一年半载不着家,就盼着有个机会、有个平台证明自己多年的努力成绩,这个机会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休息室里,选手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心声。
本届大赛还有一大亮点,就是通信工新增的综合配线科目。由于没有以往的试题作为借鉴,各参赛单位精心备战,为选拔优秀参赛选手,开展了专业的配线技能集训。赛后选手认为,“今年考试内容与前几届大赛真不一样,以后还要在综合配线方面苦下功夫,下届竞赛我还来!”“我觉得这次大赛题目出的好,就应该这样,与往届不同才更有挑战性,才更刺激!”
闭幕式上,中国通号集团领导对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对比赛裁判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对集团今后职业技能人才选拔培养提出要求,“职业技能竞赛是集团技能人才选拔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我们各级组织要重视这一工作,把选拔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作为一项大事常抓不懈,大赛已经闭幕,但鼓舞士气,激励员工努力学习,培养技能人才的工作不能停止。我们要发挥好人才宣传的作用,在各个企业内部重视文化推动人才培养的力量,以文化带动各项事业发展,将人才培养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