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收工!”伴随着一声“杀青”,津信公司驼峰车间的产品测试平台诞生了。截至2014年底,驼峰车间根据技术改造的总体部署,已完成设备工艺优化,工作环境改造工作,还剩下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搭建驼峰产品测试平台。产品测试平台的建成,使驼峰车间真正实现从毛坯加工、部件组装,到整机装配试验、静态检测,以及空载动作等全部功能。接到任务后,研发和工艺部门配合驼峰车间策划方案,车间员工发挥了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优良作风,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圆满完成了这项任务。
忙碌的备战
进入到暑季的驼峰车间,加工任务和天气一样,热火朝天。排产的驼峰产品及安装装置、外锁闭装置等大约492组,其他产品14项,这对于周六、周日不停机的驼峰车间的来说,生产能力已经饱和。即便在这样的情况下,新的任务又送到了驼峰人手中——一个月内要完成2台减速器产品测试台的新产品试制任务!
这是一场艰苦的硬仗。首先,面对的是非标产品设计,员工并不熟悉图样,无经验可以借鉴。其次,车间没有工装胎具,加工过程需要重新调整。困难面前,车间技术组首当其冲,按照技术要求和工艺标准拟定施工计划,并结合车间条件进行修整。确定工作目标后,驼峰员工各司其职,王恩民负责现场加工,王子玉负责简易的工装胎具准备工作,翟大振负责设备供应保证,彭秋湘负责总体协调……遇到问题大家集思广益,确保按照进度要求加工生产。车间主任为保进度召开了专题会议,向大家讲明本次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谁有困难随时跟我提,我们要不遗余力地完成这项任务!”话音未落,热心的驼峰人便提出:“能不能把铆焊工区的2台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机调到驼峰车间北跨,同时调整其它相关设备位置,使加工和组装的设备集中在一起,这样更省时省力。”此方案在集体讨论中得到大家一致认同,为项目实施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
车间技术组根据图纸和工艺要求,利用休息时间,提前把需要下料的零件进行编程,准备好流程卡,并专门做了作业明细以便岁数大的师傅们使用。零件下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的零件达到5米左右、而且种类很多,给工人们干活带来很大困难,特别是在这伏月的“桑拿天”,光站着不动就浑身是汗,更别提工作在闷热的车间,守着火焰切割机的驼峰人。早上8点多,吴汉杰和徒弟李文腾的衣服像泡了水一样,完全贴在身上,然而他们却没有任何抱怨,一心想把任务尽快完成,别耽搁下道工序的时间。清晨6点钟就到了单位,晚上9点多钟才回家,从黑到白,从白到黑,这就是驼峰人十几天的作息时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把下料的零件准备工作全部完成,零件多达700多件。看到这一切,我对“难”这个字有了新的理解——把别人认为不可能做成的任务做好可谓难!
吹响冲锋号
加工设备准备就绪,干活的工人们便有了主心骨。班前会上,车间主任把新产品生产任务分派给每位员工,伴随着机器运转的声响,驼峰人精神抖擞,斗志昂扬。首先是焊接测试台基础里的预埋件,预埋件长达8.5米,采用双面焊接底板的方式,由于尺寸过长,需要3个人同时作业才能完成。焊接后需要加工,虽然难度不大,但因为工件太大,只能使用龙门刨床加工,因此耗时很长。工期和任务量是板上钉钉的事,老师傅戎迈与两个徒弟为保进度一直坚守在车床旁边。
“赶紧歇歇去吧,这里太热了”,深夜,车间里传来主任语重心长的关怀。“您先歇着吧,我们把这几个活干完再去,不能给明天甩活……”老驼峰人言语中充斥着不服输的精神。就这样,龙门刨床的轰鸣声响彻整个车间,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一场拔河比赛中只有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力量,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生产也是如此,大家必须在自己的工序不耽误任何一秒,整个团队的作业才能算是高效的。看吧,刚经过加工的零件马上就周转到钳工崔华军手中,紧接着就是调试浇筑……生产线上,每个人都很忙碌,忙碌得都很协调,这协调离不开日积月累的默契和彼此心中同样的目标。
“打孔成活顺利”、“调试尺寸顺利”、“水泥浇筑顺利”……车间里捷报连连不断,初战告竣的背后是所有人都忘不了的艰辛。
紧张的加工
留给大家休息的时间如同台风眼,短暂的平静后还有很多棘手的任务。减速器产品测试台的峰头由七块板组焊接而成,每个峰头有10个焊点,总共达到160多个。由于是新产品,缺少与之配备的工装,而峰头是关键部件,必须保质保量完成,于是重任落到了苏治宁和高云龙两个人身上。
“云龙,这活对于你这在国际焊接技能大赛获奖的高手不算啥吧!”
“必须的,没问题,也绝对不能有问题!”
他们俩一起拿着图纸,用手指在上面比划着,仔细查看尺寸。
“先点焊,再复核调整。”
“没错,保证尺寸准确无误再焊接。”
在天车的配合下,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峰头的加工,身上的汗水被浸透了无数遍。凭着二人认真的态度和顽强的毅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焊接。焊接后便是龙门铣床的加工环节,而加工的斜面给工人们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既然求快不成只能减少进给量,稳中求快”,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讲道。如此半米见方的零件干起来像绣花一般,却实实在在地保证了每个峰头的质量。接下来的15件工字钢固定板的组焊过程中,这群驼峰的汉子们粗中有细,他们慢慢地调整尺寸,同一组的3个人从各个角度观察,确认无误后再进行焊接。
工人们紧锣密鼓施工的同时,技术组的王恩民紧盯现场,及时处理加工时遇到的问题;这次新产品虽无工装环节,但工装负责人王子玉凭借其丰富的经验,总能想出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简便又实用;关键时候,班长和管后勤的员工也来帮忙,大家凝心聚力,“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施工的同时,员工们始终把安全生产铭记于心,从未出现触碰安全红线的行为。
完美的收官
经过夜以继日的奋战,终于胜利在望。表面处理后的加工件和大大小小的零件码放在试验台地基旁边。驼峰车间的设计、工艺、技术组、班长、铆焊、后勤班、天车班等员工齐上阵,在现场进行组装,大干场面热火朝天。
随着驼峰产品测试平台的顺利完工,车间里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为驼峰车间技术改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今后,公司生产的驼峰减速器产品可以在该测试平台上进行测试,进一步确保了驼峰产品上道使用安全,也推动了津信公司的产品在质量安全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