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津信公司为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扎实开展降本增效工作,促进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工作,积极鼓励员工参加“五小”成果的申报和技术推广工作。就在组织“五小”成果的申报过程中,我们常常会为那些“五小”申报人员的智慧折服,被那些“小发明”里的情怀感动。
一个自动抖动筛的故事
随着公司生产任务愈加饱满,公司探伤工作任务不断加重。在磁粉探伤过程中,需要用毛刷一次次将磁粉涂抹在零件上,师傅们要多次弯腰才能均匀地涂抹好一个零件。公司青工带头人刘新河将师傅们涂粉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在行动上。他利用休息时间研究专业方面相关案例,经过思考自制带有马达的自动磁粉抖动筛,师傅们拿着抖动筛不用弯腰就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撒粉工作。看到师傅们用自己做的工具轻松地完成工作,刘新河心里无比慰藉。
“精致”的防护工装源于爱
随着公司电子产品种类不断拓展,加工量不断增加,用于压接端子的台式压接机使用频率不断增加。压接机压接端子时无定位、固定装置,在压接机下压、起抬时容易因压到手或者将端子带起造成安全隐患,在压接量加大时员工更容易因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安全问题。发现这个隐患后,有着“巧手”之称的生产准备部设备管理员赵居祺自制了一套“精致”的防护工装,左边给端子定位,右边用于防护手,既保证了压接质量,又保证了操作者安全。无处不在的“五小”
其实,在工作中随处可见工作经验丰富的师傅们用自己的智慧,制作着“小发明”、“小改造”:小小的顶丝控制工装将顶丝活动范围控制在特定位置范围内,极大地降低了设备故障率;师傅们在疫情消杀工作中得到灵感,在辅助进行毛坯划线过程工件涂色环节,用喷壶代替毛刷,免去了搬运大工件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自制的切割机调整架,巧妙地解决了铝件切割运行过程中重心不稳,导致下料尺寸不一致的问题,节省了下料返工过程中材料的浪费......这些成果或提高了效率,或保证了质量降低损失,或降低劳动强度,收效显著。
近几年,经过公司不断组织“五小”成果评审、验收、技术推广,几百项成果已经固化在生产流程中,它们可能并不起眼,却为保证公司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默默保驾护航。它们闪烁着津信人智慧的光芒,也是津信人以厂为家、“会过日子”的一种情怀,更是津信公司将降本增效根植于企业文化的一种体现。“小发明”,蕴含大智慧、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