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献礼建党百年丨红色研学:追寻雁翎队红色足迹

发布时间:2021-06-06 作者:江媛媛 边兰兰 来源:西安工业集团 字号:

6月6日,生产保障党支部、分会组织党员、职工前往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开展以“追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雄安新区三县很快被日军占领。日军侵入白洋淀后,在白洋淀决堤128处,千里田园变成了汪洋一片。日军所到之处实行“三光”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39年春天,白洋淀组成了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由此诞生,“雁翎队”通过白洋淀的敌人的运输船,有效打击敌人的后勤运输线。此次教育活动通过重走白洋淀革命道路,了解白洋淀雁翎队抗战史,通过参观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感受雁翎队的抗战精神。

唱红歌,抒发爱党爱国情怀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在去往纪念馆的路上,党支部组织员工们唱起红歌。一首首红歌,有的慷慨激昂,有的荡气回肠,抒发着大家的爱党、爱国情怀,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段炮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重走英雄路,追寻革命足迹

“雁翎队,是神兵,来无影,去无踪。千顷苇塘摆战场,抬杆专打鬼子兵……”作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内143个小淀星罗棋布,3700条沟壕纵横交错,这里曾经是淀区人民抗击日寇的战场。雁翎队这支骁勇的水上游击队打鬼子的故事,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淀区人。党员职工们坐船深入芦苇荡,身临其境听着一段段让人热血沸腾的水上游击历史,党员、群众们无不为革命前辈们的英勇、智慧所感动折服。

追随珍藏记忆,传承红色基因

终于,大家行至期待已久的目的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进门后,一面大型浮雕墙伫立眼前,上面刻画了雁翎队乘船出发抗击日寇的场景。纪念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生动展现了当年的烽火岁月。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党员、职工们先后参观了“全民抗战”“雁翎雄风”“冰上游击战”“走向胜利”“浩气长存”等展厅。

在馆内,大家看到了枪身有2.5米至3米长,能装火药2至4两“大抬杆”。“大抬杆”不但打得远,而且火力足、威力大,侵华日军还把“大抬杆”称为“扫帚炮”。纪念馆内的展柜中,摆放着不少缴获的枪支,这些都是雁翎队队员们端炮楼、拔据点的战利品。

白洋淀曾是华北内陆的黄金运输通道,日寇入侵华北之后,从天津运送后勤物资、军用物资到保定,必然要经过白洋淀。雁翎队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开展水上游击战,伏击日伪军过往船只,截断敌人的水上运输线。“雁翎队痛打包运船”就是其中的一场典型战斗。雁翎队员们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木船,其中战斗时驾驶的木船称为“枪排”,可摆放两支“大抬杆”。

通过瞻仰雁翎队作战的珍贵照片、文献以及曾经使用过的土炮、枪杆子、枪排等,党员、职工们进一步感受到了革命前辈的英勇拼搏的革命精神,受到极大的震撼和鼓舞,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在馆内面对鲜艳的党旗,齐声重温入党誓词,回忆入党宣誓时的郑重承诺和奋斗决心。党支部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以及职工们进行了观礼。

红色研学,凝聚奋斗合力

参观结束后,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以“学悟百年党史,凝聚津信发展合力”为主题的研学会。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周飞开展了现场“微党课”,“微党课”从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公司当前改革发展形势、党员职工时代使命三个方面讲起,要求党员职工们在党史学习中传承红色基因、发扬优良传统,充分发挥革命前辈们艰苦奋斗精神,在工作中拓展思路创收增效,同时立足本岗奋发有为。

浏览次数:546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