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从青丝到白发的坚守,致敬奉献所有的“你”

发布时间:2022-04-18 作者:薛丽丹 来源:西安工业集团 字号:

“Oh, my God!The worker has been employed for more than 40 years!”这是2021年匈塞铁路项目做DeBo认证时审核到公司人员资质,国外审核员发现一位老师傅竟在公司工作达40余年而发出的惊讶与感慨!然而像这样的故事在我身边发生的还有很多,很多员工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公司,这份从青丝到白发的坚守,背后隐藏的却是以厂为家的情怀和对事业的热爱。所以当他们结束自己一生的工作历程,那一份不舍与感伤,无不让人动容…

姐妹一心,30载同行

那是1988年,几位姑娘怀揣着梦想,带着稚嫩青涩的脸庞来到“西安铁路电务技工学校”(天津分校)。三年后,姑娘们带着知识和憧憬顺利毕业,来到了现在的津信公司。时光匆匆,转眼30多年过去,刘建新、张伟、高萍、张淑梅当初的四个小姑娘已经成为岗位上能独当一面的优秀检查员。2022年她们将要告别奋斗了30余载的工作岗位,退休人员送别会上,她们相拥而泣。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话在她们身上可毫不夸张。刘建新,30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她熟练掌握了所有电气产品的检验方法,如电源屏、融雪、产业化机柜、各种自制模块......可以说是保障电气产品顺利出厂的通行证。因家住厂地区,多年来加班加点,早到晚退已成习惯,大家都开玩笑称“以厂为家的刘姐”。张伟,可以称得上是电气进货检验站的半边天,所有的电气进货件没有她不会检验或测试的,因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丰富,大家亲切的唤她为“进货一姐”。张伟是一个对自己工作无比“较真”的人,她曾说,质量人一定要较真,因为质量只能零失误!还有共同工作在机械进货检验站的高萍和张淑梅,他们面对的是笨重个大的机械进货零件,很多只能在室外检验,这么多年无论严寒酷暑、风雪雨天,她们从未抱怨,也从未想过放弃,一直坚守到圆满退休。

看着她们,我想到诗人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这可是她们挥洒了青春与热血的土地,这也是她们奋斗了半生的土地,这更是她们实现自身价值、养家糊口的土地…人生能有几个30载,而她们将最美好的30载留在这里,镌刻在生命的长河里。

少年相逢,花甲共还

不同于女同志退休时“知天命”的年龄,男同志退休已是“花甲之年”。年华漂白了头发,岁月纵横了面颊,四十个春秋初心坚守。可能在很多外国人眼里,很难想象一个人能够一生从事一份工作,供职一个公司。但在我们身边却比比皆是…同样有这样几个今年即将“花甲还乡”的老师傅,他们是把控外锁闭产品质量关的“孟繁勇”,任劳任怨、活到老学到老的“李四宝”。外锁闭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但整个车间只有孟师傅1人把关,外锁闭产品种类多、图样繁杂,但很少听到车间对孟师傅检验进度的“投诉”。孟师傅很少请假,几乎部门月月的全勤必有他,他常说:私事尽量不耽误公家时间。而李师傅是一个特别“可爱的人”,除样子憨态可掬外,重要的是这个人的工作态度,还记得公司组织“抽样标准”培训,他坐在第一排,带着老花镜,神情严肃的查着“附表”,认真的像个学生。大家好奇的调侃道:一个花甲之年的老者还能如此热爱学习,李师傅却说:我不是多热爱学习,我是怕把工作干错了!

这就是老一辈师傅的情怀和精神,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他们敬畏规则,敬畏职业。工作上犯一点错误,不一定怕罚多少钱,但最怕的是“丢人”。从翩翩少年到花甲老年,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对这个企业的热爱和忠诚。尽管他们马上要离开这奋斗的土地,但他们的精神也传承给了我们年轻一代。忽然想到今年的迎新晚会上,一笑严肃不苟言笑的两位师傅,突然毛遂自荐说:要退休了,给大家和公司唱首《驼铃》吧!听过那么多版本的驼铃,唯有老师傅们唱的这版让人泪流满面……

质量之歌,薪火相传

这些老师傅们,他们是一些人的师父,或是一些人的启蒙老师。他们始终怀揣着对企业的热爱,将使命传承,把自己宝贵的工作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传递给徒弟们,帮助年轻一辈走过人生的迷茫,在成长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越挫越勇,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带着师父的谆谆教导,传唱质量之歌,传承职业使命。正如当代作家贾平凹曾说:“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最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而这抹使命的月辉将代代相传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里。

浏览次数:22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