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信公司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多措并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积极鼓励全员开展创新活动,通过申报“五小成果”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创新、提质增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企业实现实现高质量发展。
“量”上突破 “质”上飞跃
2023年津信公司各部门共申报“五小”成果和技术改进项目98项,比去年增加10项,在“量”上取得突破。12月11日,经津信公司评审小组评审决议97项符合“五小”成果和技术改进要求,其中机械加工车间22项,电装车间23项,组装车间14项,创新工作室7项,检验部29项,生产准备部2项。本年度成果评审中涌现出很多优异的成果,在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取得突出作用,在“质”上得到飞跃,受到了评审小组的高度评价。
革故鼎新 提质增效

检验部申报的《干簧管测试工装》项目,在充分理解干簧管物料的功能性能以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既有检测方法的思路,推陈出新,设计出干簧管新测试工装。将干簧管放置到测试工装上实现高效快速测试,新测试工装操作方便快捷,同时提高了检验效率以及准确性,在提质增效上显著效果。评审组对检验一线工人勤于思考、积极创新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鼓励一线员工继续发挥集体智慧。
以“需”出发 创新攻关
津信公司要海龙创新工作室始终以问题及顾客需求为导向,聚焦生产难题,利用创新的思维开展攻关活动。2023年,创新工作室申报7项“五小成果”,其中3项评为一级。
其中《研制密封型转辙机密封性能自动检测装置》将传统“泡水”检测产品密封性能的方式改变为“抽负压”检测产品的密封性能。该装置极大缩短了检测用时,检测效率提升约15倍。该检测方法适用于ZD(J)9系列防尘密封转辙机,也适用于ZD6系列防尘密封转辙机。
评审组对创新工作室活动给予高度认可,勉励创新工作室继续开拓思维、拓展思路,深耕道岔转换设备基础知识,锚定道岔转换设备前沿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敢于挑战产品瓶颈,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奉献智慧。
立足一线 以“小”促“大”

近年来,各个生产制造车间申报的项目一直以“小而精”著称,始终坚持立足一线,以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为目标,但“小成果”一样发挥了“大作用”。例如:今年电装车间申报的“UPS模拟调试工装”通过制作调试工装,模拟UPS出厂联调,解决了多年来UPS在现场无法实现联调联试、出厂检验的问题。组装车间申报的“盘式摩擦减速器输出轴转接头”,将传动旷动量由3.5mm减小为0.5mm,降低了输出轴的磨耗,延长了研磨工装的使用寿命,保证了ZD6盘式摩擦减速器订单突增,提升该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装配质量。机械加工车间“ZD(J)9转辙机左右支架四轴加工”项目,原左右支架需普通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钳工共17道加工工序,工序繁多,工序间周转次数多,装夹工件辅助时间长,整体加工效率较低。车间技术组和工艺部共同攻关,认真研究方案,反复验证试制,通过不断进行工艺改进,利用加工中心设备上配置数控旋转工作台(第4轴),实现一次装夹左右支架2对(4件),完成多部位加工,将原普通铣床、加工中心、线切割共10道工序进行整合,工序集中,减少周转,整体加工效率提高了30%,且减少了重复装夹误差,保证了加工质量。现已推广应用于生产中,质量合格。同样今年生产准备部立足一线,也提出两个降低设备维修率的优秀成果。像这样优秀的小成果还有很多…评审组对各车间“五小活动”的开展给予高度认可与赞扬,并勉励一线车间继续开拓思维、拓展思路,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奉献智慧和力量!
五小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小成果凝聚着员工的智慧、体现着责任和担当,使创新的基因在基层成长壮大,开花结果,让创新成为津信公司快速发展的引擎。